Translate Blog

Dummies Guide to Google Blogger Beta
顯示具有 鐵馬歲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鐵馬歲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8.20.2008

【小折】洗車記

那天朋友提到想把它的小折拿去平常洗車的地方洗一洗(雖然他也才騎100公里不到@@,就當我們都有潔癖吧),一直想好好洗一次的我當然也跟去了(我的公里數可是超過700,雖是第一次水洗,但是平常我是天天擦車的!)。在他的汽車洗車打蠟的同時,我們就好好的利用了各項設備來整頓一下小折,該拆的拆完後,高壓水柱先把車子打溼,再來用泡泡機上泡泡,接著就用海綿好好的刷洗,最後沖乾淨後,用空壓機把水吹掉後再用毛巾擦乾,我可是還有把輪胎上油喔,雖然有打滑的疑慮,但是仔細點不要擦到胎面就好嚕。

很久以前我對用水洗鐵馬也有很大的疑慮,因為水對部分單車零件如鏈條及螺絲類的影響就像貓跟水一樣的不和,不過其實只要"完全擦乾",就不該會有問題了。小折的話更要注意的是一些摺疊機構要打開來在檢查有擦乾淨,不然可是會生鏽的@@

不過我的鍊條真的是太髒了,努力沖洗跟吹乾還是黑到一個不行,下一步可能要參考超音波的洗清法

車店的老闆之前也牽了一台小折,所以就請他回家去騎來一起照了一些照片。

從前到後: Dahon MUP8, Oyama A300, Giant FD-RS01 也算是國產小折的一時之選了




Dahon還很騷包的換了Jagwire的粉紅色煞車及變速線,不過我也在準備配紅線了 XD

7.22.2008

【小折】各家花鼓尺寸

改輪圈必須的,轉載自某X天賣家 他的東西感覺非常不錯。

6.14.2008

【資料】Swissbike

爬露天發現了SWISSBIKE,之前從沒聽過...

國外官網
台灣代理 代理 Montague

露天介紹 (或打SWISSBIKE)


官網圖片

露天賣家的圖片

俗稱"悍馬腳踏車"的SWISS車型有TX(21速) LX(24速) 跟 XO(27速),不過不屬於"小折",而是"大折",FULLSIZE的26吋輪胎搭配18"-20"的車架。

下列為三款樣式的比較,有興趣的看一下吧,就不多解釋了。


個人是對這台蠻有興趣的,除了大折的吸引外,加上RUGGED的強悍度,應該是不錯的車。

Youtube上折疊的介紹

【分享】變速技巧

這真的蠻重要的,看完後也改變了自己的一些錯誤的觀念

(轉載自OYAMA網站)

變速技巧 -

選擇太大和太小的齒比都是不合適的,一般熱身時可以先用個略小的齒比,這樣讓血管膨脹,讓肌肉活動開,進入真正高速時齒比可以逐漸調大,隨著路面發生上下的變化情況靈活的變化,終點衝刺時反而要略微的調小齒比,不過這個時候要運用技巧,儘量不讓別人察覺,這樣當頻率稍微適應高速後啟動最後那一瞬間在調整變輕一檔,因為這樣可以很容易的突然加速,以最快的頻率進行衝刺,將所有保留最後一瞬間耗盡,但是距離時機都必須很準確。(我可以用53對18衝到63)

因為業餘車手各人身體狀態不同,器材的重量差異也很大(一般輕的車和重的車後面可以差一到兩齒,而以同樣的蹬踏頻率行進),但是輕車雖然加速性和爬坡很好,但是卻受風阻的影響比重車更大,所以使用輕車必須有更好的變速技巧才能發揮其長處,同樣體重大和體重輕的選手也是一樣的道理來控制自己的變速。

但是最大齒數比和較小的齒比都是不好的,很多愛好者以為前面最大後面最小,就能以最低頻率獲得較好的速度,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大轉動比會導致每一腳力量更大,而且頻率更低,使得血液循環速度變慢,更容易導致肌肉缺氧,同時11齒或者12齒的飛片都是整個傳動系統中最不耐用的,而真正這些是用在下坡時的高頻率高速度下的。

新手常在看到一個大坡時立即的變速,使用較小的傳動比,這樣直接導致頻率的突然上升,在肌肉沒有適應的情況下,會立即感覺到肌肉疲勞,而且由於齒比一下過輕,會導致速度的立即下降,當見到其他車手超越的時候還會導致本來已經突然疲勞的腿頻率再次上升,這樣只要經過一兩個坡,傳動比較小的就會立即顯現弱勢,所以正確的爬坡變速應該是車子已經行進到了半坡,腳開始感覺壓力上升,然後在開始變速,而且調整的範圍一般一次2片飛或3片飛,看具體的坡度提升來決定,這不僅需要體力還需要經驗,在爬坡初期站立式蹬踏也可以提供較大的速度,而且可以延緩齒比的變小,然腳對頻率有跟充足的適宜時間。

另外半坡變檔常碰到鏈條由於張力太大而導致前撥無法退檔,這裡有一個小技巧,在前盤退檔時腳要稍輕一下,這樣可以讓鏈條壓力稍有緩解,更容易的讓鏈條退如小盤。
同樣對後飛變檔在半坡鏈條崩的很緊壓力很大時也要使用同樣的技巧,這樣對整個系統都有一定保護作用。

由於車種和業餘愛好者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這裡就不提供大家具體的參考標準,總之變速是一項很重要的技巧,合適的變速可以幫您騎的更快更輕鬆。

一般採用大盤對大飛和小盤對小飛都是不正確的變速方式,大盤對大飛會使得鏈條張力過大,對於後撥是有一定損害的,而這樣的變速方式也會因為鏈條張力過大而導致摩擦加劇。

而小盤對小飛也是一種不正確的變速
,因為這樣會使得鏈條過於鬆垮,在劇烈顛簸時造成故障(比如鏈條打擊車架,鏈條晃動碰到輪胎邊緣),而且小盤和小飛都是前後傳動系統中磨損最快的零件。

所以高速應該是大盤對小飛,而爬坡最輕也應該是小盤對大飛,這樣才是比較正確的變速使用方法。

另外22牙最小盤其實是使用頻率最低的一個零件,這個小盤的主要用處之一是防止鏈條的在第二層劇烈顛簸時直接掉落,而使用22牙小盤對大飛時很容易導致後輪打滑和失去速度,所以登山車變速要儘量避免使用到這一層,只有在超級陡坡的時候才會少量用到,並且一但用到這層的時候就一定要注意蹬踏的圓滑,否則反而很難攀登陡坡

6.06.2008

【小折】 Oyama A300

其實去年就該聽X胡老闆的話,牽T3的,那時小折又便宜又不用等,不過那時候並沒有發現小折的優點。。。覺得自己的XTC SE就該夠了,當然XTC並沒有讓我失望,只是總覺得有些時候,有台小折好像會比較好 ^^ 於是研究T3 T2 發現了Ventura Transport(號稱CP值最高的車),也肖想的看了一下BIRDY,ORI,TYRELL,BROMPTON,BIKE FRIDAY,又看到日本的Doppelganger,BEBIKE,甚至一度心動想請朋友直接從日本帶BIRDY,奇怪,我對DAHON倒是一點興趣都沒有。。。到最後情定OYAMA A300...要問我為甚麼?其實也不太清楚,可能就是覺得CP值不錯吧,又是國產,常去的X胡那邊又有代理,於是乎直接跟老闆下了單 (等是正常的) 不過原來想說等個幾個禮拜,卻在訂車後的幾天,得到消息因為日本SHIMANO延遲交貨(是全世界都在瘋鐵馬嗎??) 所以要直接等到兩個月,KHS的買家可能覺得沒甚麼,不過我卻不想等阿。失望之餘,就爬了一下網,結果發現有人要賣!!!是位女性因為A300太MAN,無法讓他手彎的騎車,所以買了一個多禮拜的車想賣!!! 看看他的照片吧











我真的覺得它照的很好,A300的優雅度有出來,有些人會說普通的白色,在這裡卻感覺很美



於是乎今天約了賣家看車,果然還蠻合我意的,賣家人也很好,試騎了一圈,確認各項配備都在後,就一路背回家了。。。不過騎鐵馬去買真是個錯誤,前背一個包,後背一台車騎三四公里,真是超乎想像的不容易。。。路上吸引的不少眼光(這些人心裡都該在笑這個笨蛋吧。。。)



既然不是車行牽的,也就沒有開箱文,簡單的幾張照片吧









































































跟FD17排排站





















攜車袋可以收起來,還蠻方便的























































最慘的一路背回來,竟然傷到了。。。。(淚。。。。



2008 Oyama A300的規格

產品介紹 :

#這款車採用超輕鋁合金車架,及新型改良的專利關節(1.滑軌式隱藏安全關節。2.關節外部修圓,更為美觀。3.關節內部凹凸點契合設計,防止關節因重量及使用過度的關係造成軸心變形關節晃動。4.上下邊蓋防水滲透裝置,防止雨水滲透關節造成車台內部產生鏽水的情形),加上通過85公斤15萬次的震動測試(符合日本JIS安全震動測試),徹底解決折疊車關節為人垢病的安全問題。

#在車架設計上:

1.變速系統採用27段變速系統,使用束管式的中變速器,束管角度(66度)設計配合公路車及登山車的中變角度規格(可更替各種不同規格的大齒盤),有別於市面折疊車焊接掛耳式的中變(只能配合指定規格的大齒盤齒數,無妥協的空間)。

2. 車身加長(二輪中心距離110cm(RC:430mm),與26吋一般登山車相同,較一般折疊車100cm長10公分)加上伸縮車手及立管前傾6度設計,對於身高的限制上更寬,在騎乘優奌上:1.可以使用登山車27速以上的變速器,滿足高坡度的需求。2.上坡時可將騎士的重心壓更低更安全省力,對於有上下坡需求的車友更是一大福音。

#整車重量僅11公斤,車身可加裝水壺及貨架,立刻可以改裝成為旅行用的折疊車。

#輪胎使用DURO今年新開發的內外胎在優奌上為:1.防刺輪胎2.反光條使用不織布(仿CABON烤漆),不但夜間騎乘更安全,安全反光條也不怕使用過久而脫落。

功能說明 :

車架:20"鋁合金車架通過15萬次震動測試(符合日本震動測試)。

前叉:鋁合金前叉

車首碗:φ28.6*φ44*φ30 2顆培林隱藏式(清豪)

車台關節:歐亞馬二道安全開關關節

F/R剎把:RS-360A 鋁黑 座黑手握黑

前夾器:鋁黑/白鐵(彥豪)

后夾器:鋁黑/白鐵(彥豪)

F/R剎線:F:26"*37" R"57"*68" CY-366C附雙耳束黑

鏈條:CN-HG53 防鏽鏈條

齒盤曲柄:DL-CK-130 52鈦灰X42鈦灰X30鈦灰T 曲柄170L 12爪梅花孔 配Power Drive 118AL(傑森)

鏈蓋:鋁合金鏈蓋(選配)

五通碗組:Power Drive 118L 全鋁槍鑽(永弘辰)

腳踏:SUNTOR防滑折疊腳踏

中變:日本SHIMANO TIAGRA KFDR443BM ψ31.8束 下拉

后變:日本SHIMANO TIAGRA KRD4500GS

F/R變速桿: KSLR440RAL KSLR441LBL

F/R線殼:不鏽鋼編織

前花鼓:二顆培林及快拆 M9*14G*28H*75*83L W/AF301 QR 鋁陽極黑 (喬紳)

后花鼓:二顆培林及快拆M10*14G*28H*135*145L 9S 用 W/AR702 QR 鋁陽極黑(喬紳)

輻絲/頭:14G白鐵 W/16MM長銅頭 F/直拉

車圈:雙層鋼圈DA-16 鋁陽極黑/ C.S.W 20"*1.5"*14G*28H(亞獵士)

輪胎:DURO DB7023 20"X1.5" 30TPI 黑胎 W/仿CARBON反光帶加防刺膠 內胎 20"X1.75 A/V O.B 12MM

飛輪/變速: SRAM 11-25T 9PCS

車手:寬560*φ22.2擠壓座φ25.4X6度,陽極電黑色,鐳刻,印字

折疊立管:前傾6度,鋁合金電黑

立管關節:專利密閉式關節安全關節,附安全快拆

手握:CB-3689GA KRATON 130MM 雙通全黑 附塞子

座墊:鋒明舒適座墊座墊管

座墊立管:梅花內孔附尾塞 φ34*3.0T(+0,-0.15)*540公稱尺寸兩夾片中心至底端噴細砂黑,鐳刻OYAMA字和刻度線,壓安全線120MM

F/R反射器:RR-180BTW前白 RR-180BTR後白 W/B.S 標準

F/R燈架:F/TF-20黑塑 裝在前叉孔 R/TF-20黑塑 (同前共用)

車鈴:NH-B409AP 鋁銀蓋 φ7/8"黑束

停車架:鋁陽極黑

線扣:尺寸35mmX25mmX15mm 塑膠透明白四孔 印OYAMA

扣帶:黑緞帶,雙邊車粘扣

快拆折疊立管:φ31.8鋁陽極黑色

車手伸縮管:OYMHS-126 ψ27.2X2.5TX300MM焊鋁束座25.4X陽極黑色,鐳刻刻度線,壓安全線

規格說明 :

折疊所需秒數:15秒

整車重量:11公斤

折疊後尺寸:34"X14"X26"

最適騎士身高:150~185cm

車體顏色:消光黑/變色龍白

售價:NT24,500元(2008年六月後新規格附大盤鏈蓋)。(以上出貨時間是以出貨至車行時間為主,六月份之前出貨至車行,但是車行六月份才賣至消費者則不附鏈盤蓋)。



安全認証 :

日本JIS安全震動測試

其他說明 :

使用變速器的等級為日本 shimano Tiagra 27 speeds

5.10.2008

硬尾巴? 軟尾巴?

常常在網路鐵馬有關的討論區看到軟尾巴/硬尾巴,說實在的不完全知道是甚麼意思。查了一下,結果如下:

Q: 「軟尾巴」(Soft Tail) 是什麼?
A: 「軟尾巴」是續「前後雙避震」(Dual Suspension)下坡賽車之後,最新發展出來的越野賽Cross Country或Free Ride為目的之爬坡下坡兩相宜的新概念車種。它雖然不同於下坡為主的「前後雙避震」車,可是的確嚴重威脅到所謂「硬尾巴」(Hard Tail)的存在,將成為越野賽Cross Country或Free Ride的最佳車型。

Q: 「硬尾巴」 是什麼?
A: 「硬尾巴」,是指傳統沒有「後避震」裝備的車架。

所以簡單來說,以前大家一般在騎的都是屬於「硬尾巴」,現在越來越多有「後避震」(如圖)的車種,就是「軟尾巴」

當然這只是定義,軟尾巴有甚麼功用呢?

Q: 那「軟尾巴」的概念,又其目的又是什麼?
A: 「軟尾巴」是以越野爬坡為主的,尤其是越野賽Cross Country或Free Ride 的比賽。「軟尾巴」的設計概念,是以最少的重量犧牲(和「硬尾巴」相比,才只重186g),來換取最高的效果…吸收後輪的震動以及地面接觸的掌控更佳,使後輪「不打滑」,而且在剎車時,也能獲得高效率的操控,出力Power不損失。 沒有想到當我們所設計的「軟尾巴」,在Off Road路上或爬坡或轉彎或剎車時,竟然有那種說不出來的非常「好」的感覺---輕巧又掌控自如。原來我們所設計的「軟尾巴」小小吸震器,除了吸震功能之外,配合車架的結構,尚有更高的性能---不反彈Rebound。
因為太棒了,所以現在正為2000年系列,趕工開發全系列「軟尾巴」;舒適及旅遊車(Comfort and Trekking)、公路跑車(Road bike)以及折疊(Folding)車等等。

看了這些,發現似乎又需要在找機會了解一下各種功能(cross country, free bike等等)的鐵馬了....

(問答來自KHS的網站)

5.05.2008

騎車安全

今天在KHS BIKE SCHOOL看到一篇有關如何正確配戴安全帽的文章,發現自己平常佩帶的方式近乎正確,只是在下額束的比較緊,沒有一指的空間,下次需要多注意了。也剛好今天GARETH有轉貼了一篇車友不幸因摔車死亡的消息,想想這已經是近期上新聞的第二則因為騎車而喪失生命的新聞了。大家千萬要注意啊!而這兩起事故都還不是在擁擠的市區內騎車而發生的。

上網搜尋了一下,發現有新聞發佈"平均每天至少有十人騎自行車受傷,平均每兩天就有一人死於自行車車禍",更重要的是>>>死者清一色未戴安全帽<<<,另外一篇則提到"台灣地區每年騎自行車受傷的人數高達3700人,死亡人數更超過百人",這些資料都還是一兩年前的,我想這並不是要告訴大家不要騎車,但是首要是本身要注意安全,自己在騎車上下班的過程中,其實也多少會有不守交通規則的狀況,雖然自己是一定戴安全帽。 這一兩年更多人加入了騎車的行列,希望每個人都能注意自身安全,更要隨時戴好安全帽才是。

也希望用路人都能夠注意並尊重其他用路人的權利。也期望未來台北的自行車道能夠更完善。

4.28.2008

魔術頭巾

第一次接觸魔術頭巾,其實是跟開始騎車有關,騎到自行車道總是看到全副武裝的車友們帥氣十足的出現在四周,魔術頭巾當然也是一身武裝中的一個配件,於是也開始小小研究。魔術頭巾其實很簡單,就是一截圓柱狀的布,可是卻能做出多種變化,除了帥氣之外,真的也是有它的功用,無論是控制頭髮、吸汗、保溫,都有它的功效。
下面是一些變化,每一種變化還有它特定的名稱,真的有人會用Blind Chicken嗎? XD (圖來源:網路)

因為自己頭大(XL SIZE),比較常用的是MASK,不過一個小建議,口氣不好時可能要注意Air Wxve還是甚麼的一下,不然真的會薰到自己...

台灣比較常見的牌子,除了車廠如捷安特外,比較常聽到的還有BUFF,另外在PXHOME上面,還可以看到KranGear、dReAmZ等等品牌。花樣色彩多變的魔術頭巾真是喜好運動人(或是純粹做造型)的好搭檔。